位于“四叶草”国际会展中心的4.1馆,和隔壁的3号馆是此次进博会的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,在这里集结了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展商,像通用电气、杜邦、佳能、日立、施耐德、微软、戴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在此“扎堆”,一大批尖端科技创新产品让这里成了进博会最“聪明”的展区。
高端制造的需求力非同凡响,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易团涌到这里参观、拍摄以及交流。这个展区不仅“聪明”,还很“有心”,展商不仅仅是抱着展示的心态,更多的是想把他们带来的机器人“员工”推荐给中国企业,这颗“心”就是全球智能及高端装备企业意图参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决心。
机器人“员工”依次等待“检阅”
进博会为全球顶尖技术装备企业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绝佳场所,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学习和采购的良机。在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展区里,“大块头”、“高身价”等重磅产品云集,作为人类的替代者和帮手,来自全球的机器人“员工”在这里集合……依次排列,等待“检阅”。
首先出场的是两帮来自日本的机器人“员工”———发那科“小黄人”和那智不二越“点焊六人组”。它们为大家展示了机械臂的搬运、点焊和协同操作等一系列的技能,吸引了大批采购商和交易团围观。
发那科展台上的这群“小黄人”,无疑是展区内最有气势的。这群“小黄人”现场展现了制造小机器人模型流程。每只“小黄人”都有自己的任务,有些负责搬运,有些负责装配。在这条无人化的生产线上,它们共同协作,将零部件组装成模型送给观众。高效、精准是它们的优点,只要轻轻一按,整条流水线可以在完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生产。而这背后最关键的技术核心便是数控系统。
首次在中国亮相的那智不二越“点焊六人组”SRA系列,可以说是机器人“员工”里最有爆发力的一类。这款单体机器人的负载能力为210公斤,且占地面积较小。在相等的操作空间中,该款焊接机器人可以摆放12台,而类似产品只能做到6-8台。值得关注的是,它们共同协作,完成一台车身点焊平均用时不足一分钟。
队列中最“心灵手巧”的“员工”莫过于SVH仿人五指机械手。这款机械手尺寸、外形和灵活性与人手相似程度极高,曾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与德国总理默克尔“握手”。凭借带有9个驱动器的运动指骨和富有弹性的表面,它不仅能拿钥匙开锁,就连捡起一根针这种精细活儿也能胜任。
细节设计配合中国“同事”习惯
走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,最常见的颜色便是灰色,当路过橙色的库卡展位时记者眼前一亮。走近一看,不得了,库卡把一座小型智能工厂搬到了进博会。透明玻璃区域内,十几台机器人各司其职,有的正伸长手臂拾取组件,有的正左右摆动快速拼装。
“这是一条组装定制机器人模型的智能工厂生产线,由4种12款机器人组成。”看记者产生兴趣,一旁的工作人员为记者详细解释了这座工厂的运作过程,这次他们正是试图通过智能工厂以及人机协作机器人、智能机器、物流、云及连接性的相互协作来展示工业4.0的具体形态。
“不如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来现场定制一个吧!”说完,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一台计算机前,输入想刻在模型上的字样之后,生产线随即开始定制。不到五分钟,一座小型的机器人模型就到了记者手上,和在工作台上的机器人一样,模型的四轴关节都能灵活运转,十分精致。
据工作人员介绍,这一互动环节的展示意在凸显库卡在中国销售的优势。“目前,中国市场已经占到库卡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。”记者了解到,在人机界面上,为了迎合中国人的习惯,库卡做得很简单,就像玩游戏机一样好用。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技术基础的“小白”,甚至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普通职工用库卡的软件,一天之内也可以上手操作。
多数展商与中国结缘超20年
在中国制造企业的车间内,出现来自全球机器人“员工”的面孔,这样的景象并非在这一两年才出现。事实上,在此次进博会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内,包括库卡、ABB、发那科、那智不二越机器人四大家族、三菱电机、西门子、微软等在内的多数参展商已于中国结缘超过20年。它们服务中国的机器人“员工”早已分布在中国制造的各个环节,帮助企业提高效率、减少人力成本。
在上海宝钢股份1580智能车间,“飞檐走壁”的不是别人,而是机器“员工”。一部部行车正在空中自如行走、吊卸钢卷,驾驶舱内却空无一人,灯光昏暗的整片作业区域也难寻一人,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“黑灯车间”。
宝钢启动1580智能车间改造项目的初衷,是想要搭建一个自动化、无人化、智慧化的平台来实现产品的生产管理。而这种在主作业线大刀阔斧开展前沿技术的改造,对宝钢乃至整个中国制造行业而言尚属首次,非常具有挑战。为顺利完成改造,宝钢选择合作伙伴的条件和要求有很多。宝钢股份热轧厂厂长袁文清表示,宝钢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是巧合也是命中注定。
最终结果证明,宝钢的选择非常正确。尽管项目难度很高,施耐德电气的产品表现出了很好的优势与性能,现场应用稳定可靠。针对宝钢无人行车的具体需求,施耐德提供了全套自动化产品、无人行车专家技术及专家工程服务,其中涉及行车自动化改造实施、行车安全管理、基于上位系统的堆场管理系统的三大功能模块。
去年5月,1580智能车间行车已进入无人操作、自动运行状态。7月,改造项目完成验收考核,运行结果稳定。目前,行车全自动投入率稳定在98.5%以上,共减少全部20个行车操作工和地面库管理人员,劳动效率明显提升,有效保障了车间操作人员和非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。在功能考核期间,该项目也经受了满负荷生产的考验,能够满足10,500吨日产的需要。板坯库倒垛率相由原来的30%提升至现在的70%~80%左右,有效提升进出库物流管理系统,杜绝物品丢失。
期待赢得更多“就业”机会
进博会智能装备展区里,来自德国的永恒力叉车集团董事罗森巴赫这几天都忙着接待客户。他的行程很满,要参加上海、浙江、江苏各地主办的产业高峰对接会,在这次盛会里,他期待遇到“MrsRight”。
虽然深耕海外几十年,但永恒力在中国尚未建立自己的知名度,罗森巴赫之所以对此次进博会寄予厚望,正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。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丧失,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步转型,叉车等智能物流设备成为替代人工的一种选择。同时,新一代叉车使用锂电池等电力功能,更加清洁环保。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性,永恒力此次重点展示三款全自动智能叉车———既有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,又有主打产品全自动窄巷道叉车,还有性能达到世界领先的拣选车。诠释崭新的物流理念,涵盖全自动和半自动的柔性技术方案,可以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。
随着智能物流时代的来临,越来越多的客户对无人搬运车显示出兴趣,其中就有上海国际港务集团。在今年8月的一场供需对接会上,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方怀瑾就对此表现出了兴趣,他说,“洋山港四期是一个无人码头,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正在建立新的自动化仓库,同时也要考虑对原有仓库进行升级改造,这样的技术条件是转型的基础,今后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,这类设备能够进入物流领域更广阔的细分市场,这些自动化仓储设备对自动化仓库有巨大的推动作用。”
在展区内,像永恒力这样的“新面孔”不少,对于它们而言,进博会无疑是一个展示自我的绝佳舞台。无人叉车、机器人剁手、机械“搬运工”……为它们寻找中国“雇主”,成为这些企业共同的目标。